弹簧螺旋升角范围必须保证螺旋角在公差范围内5-9度。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计算弹簧螺旋角的公式为arctant除π除D。其中t是节距,D是中径。螺旋角和应力,大螺旋角的弹簧应力随着螺旋角的增加而增加,这会增加负载偏心量,使弹簧的外径或横向变形更大,因此应力也更大。同时,随着弹簧设计应力的增大,螺旋角增大,会将弹簧的疲劳源从弹簧的内侧转移到弹簧的外侧。螺旋角和垂直度,为了保证弹簧的垂直度,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在弹簧端磨机上磨削弹簧时,弹簧端环的螺旋角和粘附长度要均匀。卷簧时应控制螺旋角。当垂直度较高时,螺旋弹簧必须保证螺旋角在公差范围内(5-9度)。可以使用角尺和专用模板来测量弹簧的螺旋角。常规的弹簧螺旋角太小,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制造加工大螺旋角压缩弹簧时,小螺旋角压缩弹簧的相关设计计算不适用,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在设计计算大螺旋角压缩弹簧时,应考虑螺旋角的影响。
D:螺纹大径;P:螺纹螺距;D2:螺纹中径;Φ:螺纹升角.
D2 = D - 0.6495 P ,tanΦ = P / (π D2) ,Φ = arc tan{ P / (π D2)} .
即,螺纹升角等于,螺距除以中径与π的乘积的反正切值.
螺旋升角指蜗杆分度圆导程角。计算公式为 导程角=arctan(mz1/d1)=arctan(Z1/q1)
导程角也叫“螺纹升角”,在中径圆柱或中径圆锥上,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的夹角。在蜗轮蜗杆传动中,蜗杆导程角是蜗杆分度圆柱上螺旋线的切线与蜗杆端面之间的夹角。
蜗杆传动由蜗杆和蜗轮组成,一般蜗杆为主动件。蜗杆和螺纹一样有右旋和左旋之分蜗杆传动,分别称为右旋蜗杆和左旋蜗杆。蜗杆上只有一条螺旋线的称为单头蜗杆,即蜗杆转一周,涡轮转过一齿,若蜗杆上有两条螺旋线,就称为双头蜗杆,即蜗杆转一周,涡轮转过两齿。
扩展资料
1、圆柱面上,圆柱螺旋线的切线与通过切点的圆柱面直母线之间所夹的锐角,称为螺旋角
2、在圆锥面上,圆锥螺旋线的切线与通过切点的圆锥面直母线之间所夹的锐角,也称为螺旋角。
3、由螺旋边缘与刀具中心轴形成的角。增大螺旋角β可以增大轴向重合度εβ=Bsinβ/πmn,一般要求εβ1~1.15,提高传动的平稳性和降低噪声,使传动平稳,但轴向力随之增大(指斜齿轮)。同一轴上两齿轮螺旋角方向应相同,以便轴向力相互抵消。
把高速级螺旋角取大,低速级螺旋角取小,以减小低速级的轴向力,对某些设计亦是可取方案。适当选取β可凑中心距a,使a具有圆整的数值。如按抵消机床交换齿轮误差来确定螺旋角,可有效地减少滚齿加工齿轮的螺旋角误差。
4、“牙型角”是规定的。圆柱管螺纹牙型角55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螺旋升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程角
螺纹升角即为导程角,在中径圆柱上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间的夹角,该角度影响螺纹自锁和防松。升角越小自锁能力越好。
Φ为螺纹升角
其中:
n为螺纹的螺旋线数目,
P为螺纹相邻两个牙型上对应点的轴向距离。
螺纹升角即为导程角,在中径圆柱上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间的夹角,该角度影响螺纹自锁和防松。升角越小自锁能力越好。
扩展资料
蜗杆导程角是蜗杆分度圆柱上螺旋线的切线与蜗杆端面之间的夹角
1、在中间平面中,为保证蜗杆蜗轮传动的正确啮合,蜗杆的轴向模数ma1和压力角αa1应分别相等于蜗轮的法面模数mt2和压力角αt2,即:
ma1=mt2=m αa1=αt2
蜗杆轴向压力角与法向压力角的关系为:
tanαa=tanαn/cosγ 式中:γ-导程角。
2、蜗杆的分度圆直径d1和直径系数q:为了保证蜗杆与蜗轮的正确啮合,要用与蜗杆尺寸相同的蜗杆滚刀来加工蜗轮。由于相同的模数,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蜗杆直径,这样就造成要配备很多的蜗轮滚刀,以适应不同的蜗杆直径。显然,这样很不经济。
为了减少蜗轮滚刀的个数和便于滚刀的标准化,就对每一标准的模数规定了一定数量的蜗杆分度圆直径d1,而把分度圆直径和模数的比称为蜗杆直径系数q,即:q=d1/m
蜗杆头数可根据要求的传动比和效率来选择,一般取z1=1~10,推荐 z1=1,2,4,6。
选择的原则是:当要求传动比较大,或要求传递大的转矩时,则z1取小值;要求传动自锁时取z1=1;要求具有高的传动效率,或高速传动时,则z1取较大值。
蜗轮齿数的多少,影响运转的平稳性,并受到两个限制:最少齿数应避免发生根切与干涉,理论上应使z2min≥17,但z226时,啮合区显著减小,影响平稳性,而在z2≥30时,则可始终保持有两对齿以上啮合,因之通常规定z228。
另一方面z2也不能过多,当z280时(对于动力传动),蜗轮直径将增大过多,在结构上相应就须增大蜗杆两支承点间的跨距,影响蜗杆轴的刚度和啮合精度;对一定直径的蜗轮,如z2取得过多,模数m就减小甚多,将影响轮齿的弯曲强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程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螺纹升角
tan(a)=螺距/分度圆周长=V/H。螺旋结构的“螺旋升角”一般定义为:在中径圆柱面上,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螺旋线轴线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设想把中径圆柱面展开,水平线长度H取为中径圆的圆周长度(即分度圆周长),斜线为螺旋线的展开长度X(螺旋结构旋转一周),竖直线长度V为螺旋线由起点到终点上升的高度(即螺距),三个长度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则“螺旋升角”a定义为:tan(a)=V/H。
Φ为螺纹升角
其中:
1、n为螺纹的螺旋线数目;
2、P为螺纹相邻两个牙型上对应点的轴向距离。
螺纹的主要功能为:实现机械耦合;通过将旋转/线性运动转化为线性/旋转运动来传递运动;实现机械效益;利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
扩展资料
圆柱螺纹主要几何参数:
①外径(大径),与外螺纹牙顶或内螺纹牙底相重合的假想圆柱体直径。螺纹的公称直径即大径。
②内径(小径),与外螺纹牙底或内螺纹牙顶相重合的假想圆柱体直径。
③中径,母线通过牙型上凸起和沟槽两者宽度相等的假想圆柱体直径。
④螺距,相邻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⑤导程,同一螺旋线上相邻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⑥牙型角,螺纹牙型上相邻两牙侧间的夹角。
⑦螺纹升角,中径圆柱上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之间的夹角。
⑧工作高度,两相配合螺纹牙型上相互重合部分在垂直于螺纹轴线方向上的距离等。螺纹的公称直径除管螺纹以管子内径为公称直径外,其余都以外径为公称直径。螺纹已标准化,有米制(公制)和英制两种。国际标准采用米制,中国也采用米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螺纹升角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