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割猪肉加工基本流程
一、分断
1)从五、六肋骨(前后可差一根肋骨)中间断开,颈部前腿部位为一、二号肉原料;
2)从腰椎与间椎边处(允许带腰椎一节半)斩下,后腰部位为四号肉原料。如生产三号腰肌肉必连在后腿上作四号肉原料;
3)在脊椎骨下的4~6厘为肋骨处斩下,脊椎部位为大排骨肌肉原料;
4)在前腿骨腕关节上斩去1~2厘米,后腿骨肘关节斩去2~3厘米;
二、剔骨
1)前腿部位应先剔肩胛骨(包括其它软骨),后剔前腿骨;
2)把脊椎骨剔除为大排肌肉;
3)后腿先剔骸骨,再剔后腿骨及其他骨骸;
4)剔骨时注意尽量不损坏肌膜,保持完整,注意断刀。
要求:肉块无骨骸、骨渣、软骨;
三、修整
1)修整检验加工时不要损坏四个部位的肌肉,力求平整、切面整齐;
2)注意修割伤斑、出血点、碎骨、软骨、血污、淋巴结;特别是咽淋巴结、肿疮(尤其是注射部位等)
3)应修除的脂肪必须修割掉;
4)一号肉表面两条沟和脂肪要用力修除,但不能深挖,用以防止上面肉形状的不整洁;
5)二号肉腿膜允许保留,以保持肌肉完整无缺,露出边缘脂肪必须修净,去骨后露出的内部脂肪、骨膜、小血管等应作适当修割,但不得影响肌肉完整性;
6)三号肉大排的腱膜要保持完整,边缘肌肉须平直,以保持整体美观;
7)四号肉修割要求与一号肉修割一致;
8)大排须去脊髓、不符合的可作三号肉原料;
要求:修尽脂肪 、肌膜完整、无伤斑、出血点、碎骨、血污及病变淋巴结;
四、包装
1)一、二、三、四号肉应分别用聚乙烯簿膜每块包两圈半以上,每块内簿膜内层放兽医检验证一张;
2)包装方法:二号肉先将筋膜部分向骨凹处拉,并将肩胛处剥下的肌肉夹在里面;四号肉先将筋膜部分夹在已去骨的凹处,再将后腿骨上剥去的肌肉和腰肌夹在里面包裹,并卷紧两端;一、三号肉须为长方形或长条形;
3)产品装入指定地点,产品重量净重25kg、10kg,底部有:小方袋、且膜厚0.05mm、长59公分、宽42公分。
要求:肉块排列整齐、平整、严密、箱内允许有一小块不够规定重量的肉块用作添秤调整。
最有影响力媒体平台
目前1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猪肉分割技术学习方法如下:
1、首先我们要先将自己需要的各项工具准备齐全,拆骨刀钢丝手套,斩刀挫杆,方便分割
2、接下来是准备好自己需要分割的猪肉,用斩刀先将大体的骨架分为三部分,前中后
3、接下来是分割,从第四根和第五根肋骨将前面的部分截下就是猪的前肩,
4、中间段可以将肋骨直到最后尾骨的部分切下来,这是猪的背脊肉,还可以在中段分割出五花肉,肋排
5、最后是沿着猪尾骨切下猪的后腿部分,这是后腿肉,肉质比较好
把肉修成矩形,肉放砧板上,窄面向自己,左手手掌放平压住肉,右手执刀,刀柄与身体垂直,当然刀柄不用对着肚脐眼,往右移一点,能方便用力,贴砧板,从肉的宽面最下方批进去,刀要保持水平(多试几次就熟练了),一边来回拉动一边往里推,但角度一直不变。
对于猪肉的切法来说,只有横切才能够保证猪肉吃起来比较嫩。
猪肉的肉质是比较鲜嫩的,在生活中没有采用正确的方法,可能会让猪肉吃起来感觉很硬。其实,在切猪肉的时候,要注意猪肉横切并且要切的比较薄,这样吃起口感会比较好。
猪肉的肉质比较嫩,肉中筋少。横切易碎,顺切又易老。要斜者纤维纹路切,这样才能达到即不易碎,又不易老的目的。不过切的时候也是要注意的,最好是不要按着它的纹路切。
需要注意的是刀一定要锋利,这样批出的肉片厚薄均匀整齐,也不会烧的时候变形,断掉(冷冻的切就会),肉片批出后还可以继续切丝,切丝是把肉片梯状叠放垂直切。我们当时的标准是肉丝滑油之后验收,粗细长短都一致才算合格,用冷冻肉是达不到底。
一、肉类的分类肉类食品根据种类可分为:畜肉(牛、猪、羊)、禽肉(鸡、鸭)等,根据是否加工分为冷藏(鲜)肉、冷冻肉和肉制品。二、猪的胴体分割及整猪分割肉等级标准猪胴体分割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式(图2—0实线所示)图2-0猪体分割图第二种方式(图2—1虚线所示)A.在第五胸椎和第六胸;准之间,沿背线成直角切断。B.在肩胛切断面,从肋骨内侧弯曲最深的部分,腹侧外缘1/4处,沿背线平行切断。C.按上述分割法从背腰部取出。D.从最后腰椎第一节沿臀部从背线成直角切断。图2-1猪体各部分利用图a.在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沿背线成直角切断。 b.在肩胛切断面,从肋骨内侧弯曲最深的部位,腹侧外缘1/5处,沿背线平行切断。c.在耻骨的前下方从后端全部取出。d.从最后腰椎骨沿背线成直角切断。三、肉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成分肉主要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组织构成。各种组织在肉中的组成比例,依动物的种类、品种、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饲养情况不同而异。各种组织的结构、化学组成、性质及含量,直接影响肉的质量、加工用途、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一般来讲,肌肉组织越多,蛋白质含量越高,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较高,肉的理化性质与肌肉组织密切相关;脂肪组织越多,能量物质越多,产生热量较大;结缔组织越多,营养价值越低,影响肉的嫩度;骨组织少,肉质量好。这四种组织在胴体中所占比例大小是反映肉质量的重要指标,不同家畜组织的组成比例见表2—2。参考资料 ;ID=26846page=1
不同国家及我国的不同地方,对猪胴体的切割部位不尽相同。总体来说,一般将猪胴体切割为前腿肉、大排肉、方肉、奶脯、后腿肉和蹄膀等六个部位肉。从胴体第五、第六肋骨中间斩下,前段部位去骨的肉为前腿肌肉。从胴体腰椎与荐椎联接处斩下,后段部位去骨的肉为后腿肌肉。胴体中段在脊椎骨下约4~6cm处平行于脊椎斩下,上部脊背部位的肉为大排肉;下部割去奶脯,去掉肋骨(肋排)的肉为方肉。前腿沿肘关节剖下的前臂部分的肉为前蹄膀。后腿沿膝关节切割下的小腿部分的肉为后蹄膀。按部位切割的猪肉分三级:
(1)一级原料肉
包括前腿肉、后腿肉和大排肉三个部分。前腿肉,又称夹心肉。其特点是瘦肉比例高,肌肉间夹脂肪,含结缔组织较多,适合做西式灌肠、配式圆腿和中式香肠等制品的原料。后腿肉,又称臂部肉。其特点是瘦肉多,脂肪和结缔组织少,是加工肉制品用途最广的原料。可甩做加工西式灌肠、中式香肠、肉脯、中式火腿、西式火腿和盐水火腿等制品的原料。大排肉,前至夹心肉切割线,后至后腿肉切割线。位于腰椎骨下侧.呈狭长形的瘦肉称为里脊肉;附在脊椎骨上面呈圆柱形的肉,称为通脊或扁担肉,解剖学称为背最长肌,畜牧业称为眼肌。大排肉肉质细嫩,脂肪和结缔组织很少,是质量最好的一级猪肉,可用做各类肉制品加工的原料。
(2)二级原料肉
主要包括方肉和蹄膀。方肉:又称肋条肉、腹部肉、五花肉。其特点是瘦肉与脂肪互相间层。交错排列,含结缔组织较少。是加工酱卤制品、腊肉和培根(西式腊肉)等肉制品的主要原料。蹄膀:又称肘子、腱子。特点是瘦肉多,皮厚,筋多,富含胶质。可用作加工火腿和灌肠等。
(3)三级原料肉
包括颈肉、肥膘和奶脯等。颈肉:为夹心肉前端,从枕骨与第一颈椎交接处直线切下的部分。其特点是肥瘦难分,夹杂大量的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结,肉质差。可用做低档灌肠的原料。肥膘:从大排和前、后腿部位分割下来的皮下脂肪。在肉品加工上,用来切成肥膘丁,与瘦肉等成分一同构成西式灌肠和中式香肠等肉制品的肉馅。奶脯:又称肚囊。肉质差,几乎无瘦肉,多为泡状疏松结缔组织,食用价值极低。可用作提取油脂。
一般依据如下部位进行猪肉分割。
按照所处的部位不同,猪肉大体分为10种。不同部位的猪肉在脂肪含量和口感上有很大的不同,也因此适合不同的烹调方法。
里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条与大排骨相连的瘦肉。肉中无筋,是猪肉中最嫩的一部分。水分含量多,脂肪含量低,肌肉纤维细小,炸、熘、炒、爆等烹调方法都适合。
臀尖肉:位于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质鲜嫩,烹调时可用来代替里脊肉。
坐臀肉:位于后腿上方,臀尖肉下方。全为瘦肉,但肉质较老,纤维较长,一般多在做白切肉或回锅肉时用。
五花肉:为肋条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层肥肉、一层瘦肉夹起的,适于红烧、白炖和做粉蒸肉。
前腿肉:又称夹心肉,位于前腿上部,半肥半瘦,肉老筋多,吸收水分能力较强,适于做馅和肉丸子。在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适宜作糖醋排骨或煮汤。
前排肉:又叫上脑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块肉,瘦肉夹肥,肉质较嫩,适于做米粉肉和炖肉。
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结缔组织多,均为泡泡状,肉质差,一般做腊肉或炼猪油,也可烧、炖或用于做酥肉。
弹子肉:位于后腿上,均为瘦肉,肉质细嫩、筋少、肌纤维短,适用于炒、煸、炸等。
蹄膀:位于前后腿下部,后蹄膀比前蹄膀好,红烧和清炖均可。
颈肉:又称血脖、槽头肉,在前腿的前部与猪头相连处,是宰猪时的刀口部位,多有污血,肉色发红,肥瘦不分,肉质差,一般用来做馅和叉烧肉。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