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度会有差别。在替代使用上,高松纸的克重与正常纸的克重会有差别。挺度会有差别。如:正常白卡有300克的350克的,高松就没有300克的,它会有270克的320克的,也就是270替代300,320替代350,理论上来说,根据该产品松厚度指标来替代相应正常厚度的产品。
300克铜版纸高松400克
1.105克铜版纸每100张的厚度是7.5毫米。
2.128克铜版纸每100张的厚度是8.5毫米。
3.157克铜版纸每100张的厚度是12毫米。
4.200克铜板纸每100张的厚度是17毫米。
5.250克铜版纸每100张厚度是23毫米。
6.300克铜板纸每100张的厚度是30毫米。
7.350克铜版纸每100张的厚度是38毫米。
差别不大,如下所示
太阳纸”是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各类用纸的统称。作为荣获“中国造纸十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AAA特级信誉企业”、“山东省著名企业集团”等称号的太阳纸业,以其拥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和年产35万吨的规模,立足兖州,雄峙齐鲁,誉满九州,名扬世界。使用价值无差别尤其厚度指标上,挺度会有差别。在替代使用上,一般高松纸的克重与正常纸的克重会有差别。如:正常白卡有300克的350克的,高松就没有300克的,它会有270克的320克的,也就是270替代300,320替代350。宜宾纸比较软。
市场上当然有以次充好用国产纸的公司和产品,这一点上只要他没有虚假宣传我们也没有办法阻止。我的意思只是简单介绍,希望大家不要想当然觉得宣传的“好纸”就是好纸,或者站在另一边,只要是轻型纸就反对。任何产品、任何纸张都有其适用范围,每个人对于纸张质感的感觉也各不相同。我们在制作过程中也希望自己的产品用最高质量的纸、用最好的工艺,在这一点上,编辑和读者、作者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然而纸厂的价格摆在那里,据说今年比去年涨价了不少,决定用什么纸的是编辑,但是批预算的是领导啊。
然后,也要考虑到整体经济情况。国外的纸质书其实不便宜,而且很多年前就开始不便宜,这也是为什么国外kindle卖得好的原因。国外的作者、编辑、出版商、印厂都比国内更赚钱,所以图书整体价格高,纸张质量也可以用稍好一点的。
另外还有一点,盗版书。依托于庞大的工业体系,一本新书出版,一周之内就会有盗版出现,我们也经常看到有读者分享的照片,跟正版有明显的区别。读者们用跟正版差不多的价格,奔着正版的口碑买的,最后买到了劣质产品,口碑砸了当然就算在正版头上了。而因为电商发达,很多时候很难分辨是正是盗。
最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市场的地方就有劣币驱逐良币。没有任何一个正经的出版人不希望自己做的书被读者喜欢,所以打击盗版、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淘汰劣质产品,这是我们共同的诉求。大家可以多去出版社的官方平台反应问题。
目前在做外国文学编辑,所以经常跟纸打交道,对国内国外的小说用纸稍有了解,看到组里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轻型纸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所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听到的信息。
我们知道纸张是由植物组织打成浆之后制成的,因此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纸浆的加工工艺不同,产生的纸张也不一样。
服装行业里,布料讲“支数”,意思就是纺织线的粗细程度,支数越大,说明纺线越细,同等尺寸的布料也就越细腻柔软。另一个指标叫“克重”,即 每平方米面料的重量是多少。克重越重,说明面料越厚实。
纸张的话,除了“克重”的概念,还有个概念叫“松厚度”,单位是 cm³/g ,单位质量当中纸张的体积,可以理解为纸浆的密度。松厚度越高,1g纸的体积就越大,说明纸张的纤维越稀疏,具体表现就是纸张可能轻薄、透光、柔软、粗糙。松厚度越低,纸张密度越高,也就越重、越硬挺。
比如厕所的卫生纸,就是典型的高松厚度;海报白卡纸,就是低松厚度。
那么体现在做书过程中,就涉及到一个平衡问题。用了松厚度高的纸,可能出现透字、洇墨等等现象;而用了松厚度低的纸,质量倒是保证了,但是几百页的书太重太厚,而且造价太高,消费者不买账。
轻型纸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比较好的平衡。轻型纸在国外很早就开始用了。瑞典的蒙克达尔(Munkedal)当地有家纸厂给自己生产的这种轻型胶版纸命名为“Munkedal”,传到国内就音译成了“蒙肯纸”。
我们平时听到的“瑞典轻型”“芬兰轻型”,确确实实是从当地纸厂进口的(至少我接触到的都是),因为作为原材料的树确实长在北欧当地。因此通常需要提前几个月订购、调用纸张。这和一本书的制作周期也是相符合的。当然,现在国内很多纸厂也用类似的工艺生产了国产的轻型纸,但如果标明“瑞典轻型”基本都还是真正进口的纸。
轻型纸最大的优点就是轻便、便宜,然后颜色米黄,不刺眼。(因为我们日常的灯光、阳光都是暖色调,比如商场、咖啡馆、书店;纯白光实际上是有些刺眼的,比如医院)所以很适合作为小说等页数比较多,要一直盯着看,又主要是字的书。
但我们前面也说了,轻型纸轻便,代价就是很容易洇渗、透光,所以不适合印彩色甚至黑白图片,所以如果是画册、摄影集,一定不可能用轻型纸;此外轻型纸因为用的是原生纸浆,人工添加剂比较少(比如古代的草纸,或者古籍,颜色就是发黄的。),所以保质期不会很长,容易变黄。
所以其实轻型纸很适合用于小说。因为小说你很快就看完了,也不需要仔细研读、珍藏,相当于快消品,不需要很好的纸。(如果是很厉害很经典的作品,出版者会出适合收藏的精装版,会用更好的纸。)
有一点不一样的是,北欧的天气干冷,纸张不会很快变质,所以很多小说都用轻型纸,可以保持一段较长的时间。而我们大部分是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相对更湿热一些,纸张比较容易变黄。这时候就需要出版者考虑了,如果这本书价值一般,大部分人只会看一遍,那变黄也就变黄了;如果这本书很厉害,或者要再版很多次,那就需要多花点成本用好点的纸。
但说实话,做书其实很不赚钱。在纸媒没落的今天,一本小说能卖一万本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虽然标价50元,但其实很多网站、新书都在打5折卖。再除去印制成本、仓储物流成本、封面设计、编辑审校、翻译、宣传营销、给作者和版权方的版税等等,其实剩不了多少钱。此外还要考虑时间成本,一本书从立项到出版,至少要半年左右时间。所以哪怕一本书赚八万十万的,摊在时间成本里大部分都还是亏损的。
因此大部分出版社也是遵循“二八”甚至“一九”定律,靠头部卖得好的几个十几个爆款赚的钱来养活其他不赚钱的项目。要是跟互联网一样,项目不赚钱就砍掉的话,那许多小而美的作品就永远没法被人看到了。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